蕁麻疹
蕁麻疹或稱「風疹」,是常見的皮膚病,約一至兩成的人一生中至少病發一次。通常發病數週後便消失,稱為急性蕁麻疹。如病情持續超過六個星期,則稱之為慢性蕁麻疹。
病因
I. 急性蕁麻疹
常見成因包括:
- 食物,例如海鮮、莓、果仁、牛奶、蛋、食物的添加劑等
- 藥物,如盤尼西林、非類固醇類消炎藥、鎮定劑、成藥、中藥或維生素等
- 蟲咬
- 環境因素,如花粉,化學物質,灰塵,黴菌,乳膠等
- 物理誘發因素包括冷、熱、按壓等
- 情緒緊張
- 運動
- 體內受感染如乙型肝炎、寄生蟲、真菌等
II. 慢性蕁麻疹
此類蕁麻疹大多數是成因不明,小部分是基於:
- 體內受感染
- 甲狀腺分泌失調
- 自身免疫性疾病(如系統性紅斑狼瘡、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甲狀腺自身免疫性疾病、和其他結締組織病)
- 情緒壓力
- 運動
- 小部分是與食物有關
- 物理誘發因素包括冷、熱、按壓、震盪、運動、水和陽光等。其中最常見的是皮膚劃紋症
臨床徵狀
患處可以是身體任何一部份
- 患處十分痕癢,呈帶紅邊的蒼白浮腫疹塊
- 患處的大小及形狀不一,個別的患處可持續數個小時後消退,不留痕跡
- 若發生在皮膚與黏膜交界處如嘴唇、眼皮、生殖器等部位,可出現嚴重腫脹,稱之為血管性水腫。此情況也可在體內器官出現,例如在氣管內便可引致窒息,或在腸道內便可引致腹痛
- 患者的皮膚經擦劃、搔抓及摩擦後出現腫脹發紅的條紋
一般護理
- 避免已知的發病誘因
- 避免用過熱的水淋浴或洗澡
- 不要用力磨擦皮膚
- 穿著寬鬆輕便的衣服
- 要避免飲酒或進食太辣的食物
藥物治療
- 抗組織胺藥物(第二代H1受體阻滯劑+/-H2受體阻滯劑)
- 病情嚴重者可使用口服免疫系統調節藥(例如類固醇、環孢素)或生物製劑注射
※如果有嚴重氣管阻塞,患者應立即到急症室求診